科研团队9 环境污染修复课题组

时间:2023-11-16浏览:262

让环保扎根现在 用绿色昭示未来

导师介绍

丁爱芳,团队负责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市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方向带头人,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会员。

主持与参与完成国家、市厅级、企事业委托项目12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0多篇。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长江中下游山区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技术》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篇论文获南京市政府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吴晓霞,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为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市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成员。主持与参与完成国家、省市厅级、企事业委托项目5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多篇。

刘存丽,实验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评价,市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成员。主持与参与完成国家、市厅级、企事业委托项目4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多篇。

李婷,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治理,市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成员。参与完成市厅级、企事业委托项目3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篇。

研究方向

01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监测与修复技术研究

在江苏、河南等省分别采集重金属污染土壤,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ICP-MS等方法测定土壤、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PbCdCr在土壤和农产品中存在较高的含量,对这些金属在土壤-作物中的迁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向土壤中施入钝化剂,利用钝化剂对重金属的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络合等作用,可钝化土壤重金属活性,降低重金属在作物体内的富集,实现土壤原位修复,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和见效快等优点,是中轻度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广泛应用的技术。钝化材料的筛选是钝化修复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本团队筛选沸石、蒙脱石、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质炭等无机和有机材料对土壤重金属PbCdCr的钝化效果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制高效、绿色环保的钝化修复剂。

02生物质炭对典型菜地土壤氮、磷等营养元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高经济价值的蔬菜生产中,长期偏施氮磷钾等化肥,导致菜地土壤不断酸化,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氮和磷等大量淋失,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生物质炭是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在高温、缺氧环境中经热裂解过程形成的固体产物,具有较高孔隙度和较大比表面积,施用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的酸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增加土壤的保肥性和持水性,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进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增加作物的产量。在氮素冗余的菜地系统中,研究生物质炭对菜地土壤氮库动态变化的影响,提高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氮素累积和损失。因此,本课题组通过模拟土柱、室内淋溶以及盆栽实验等,系统深入地研究生物质炭与典型菜地土壤发生作用后土壤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提出可行的菜地土壤营养循环调控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03水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修复技术研究

通过制备筛选有机、无机材料,如改性生物质炭、纳米羟基磷灰石等,对废水中的PbCr进行吸附和去除研究。通过水培实验,研究凤眼莲、金钱草等水生植物对含氮磷高的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植物修复研究。

生物炭制备

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机理研究 研究莫愁湖水体富营养化


04 高浓含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以高浓含盐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 研究吸附法、Fenton 氧化法、光催化氧化等对高浓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优选各种技术的处理工艺参数,使废水处理以后,实验盐分的回收利用。


高浓含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回收盐分研究


05 区域碳排放研究

通过查阅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化石能源消费量、交通、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等,分析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并通过模型预测未来碳排放趋势和碳达峰时间。

指导学生情况

本团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经验丰富,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校级科研项目近20项,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El论文4篇。指导学生多次参加江苏省、南京市、学校竞赛,2019年获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二等奖,2020年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2021年获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铜奖,2022年和2023年分别获第二届和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可提供资源平台

课题组与南师大、上海交大、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关系。团队经常组织学生与老师及科研人员交流,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团队毕业生中多人考取重点大学研究生、公务员、事业编,以及进入工矿和环保公司等企业工作。


联系方式

丁爱芳417127738@qq.com